编者按: 通信材料研究院院长 IPMT委员
“从偶尔成功到体系建设”
在IPD开展之前,华正有一套基础的开发管理模式,但并没有运作起来。以前主要还是根据市场人员和上级领导获取的信息,由研发经理进行任务的指派,但这些任务指派其实没有做过充分的客户需求、投资回报率、资源配置要求等分析,都是比较主观的判断。 在接下来的开发过程中,大家都想立即开展研发工作,以求快速占领市场、满足客户要求,但其实缺少对需求的充分分析和整体方案的策划。我们一味地追求“快”,像在抽“盲盒”,缺失了重要的过程资料和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控、忽略了系统性的数据分析总结等等。总的来说,推行IPD之前,我们的产品开发确实存在一定的偶然性。 除此之外,我们自身的观念和意识,我觉得还要做一些改变。IPD集成产品开发是要整合公司各个部门的力量,通过公司各个部门的配合来完成新产品开发。包括市场需求的导入、配方的开发、工艺的实现、设备操作的规范、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、采购管理、成本管理、客户服务等各个角度,是一整套系统。 IPD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,过往许多公司的经验表明:推行IPD,新产品开发的短期效率是会下降的,但新产品的质量管理,(根据)这套方法和理论,会建立得比较好;在未来一些更先进的产品开发中,它又会起到一个效率提升的作用。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,IPD的理念是要看未来,要把握趋势,把未来市场和客户需求了解并分析清楚、提前布局,我们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跑。 “基础打扎实、视野更广阔、能力再提升,成就行业引领者” 其次,我们的共用基础模块比较薄弱。为了匹配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、应对行业发展要求、面向更前沿的趋势,我们需要把基础理论知识搞清楚、打扎实,才更容易在此之上做一些引申和演化,通过对基础技术更深入的研究,最终构建一套我们自己的技术体系。就像生产一辆车,不能临时设计研发各个部件,而是要在前端就完成各个基础模块的构建,等要生产这个产品时,其实在前期就已经把60%~70%的工作做完了,最后只要把这些基础模块适当地调整和匹配就可以了。 我们研究院的同事会在IPD团队中担任开发代表和测试代表两个角色,您认为这样的角色对他们提出了什么要求?为了实现IPD跨部门团队的协同开发,研究院在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上做哪些工作呢? 首先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还是观念和意识,无论是开发代表、测试代表还是其他代表,都要贯彻IPD体系的系统思维,能够站在团队和产品实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,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自己作为代表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、团队中各个角色应该怎么样配合。 第二,从能力角度来说,开发代表和测试代表都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,能够在技术方面抓住并把控产品开发过程的关键要素。另外也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及在工作中表达沟通的能力。 第三,要对客户需求和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。比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,测试代表要对产品性能参数、测试方法有深刻的认识,这样才能按照客户的需求来设计测试方法、配置测试资源。另外也希望测试代表在测试过程中能识别出影响因子,然后进行改善和控制,开发出一个更好的测试标准方法,这个标准方法能成为行业标杆——这是对测试代表更高的要求。总的来说,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是各个代表都需要去做的,每个代表都要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,深入地去了解客户需求。 IPD寄语